自动控制网移动版

自动控制网 > 基础知识 > 自动控制原理 >

几种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及校正方法(2)

滞后-超前校正网络
1.电路
   
2.
传递函数 
3.
频率特性


七、串联滞后-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
  实质上综合应用了滞后和超前校正各自的特点,即利用校正装置的超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,以改善其动态性能;利用它的滞后部分来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,两者分工明确,相辅相成。
  串联滞后-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如下:
  1.根据稳态性能要求,确定开环增益K;
  2.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,求出未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wc 、相位裕度 γ 及幅值裕度h(dB) 等;
  3.在未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上,选择斜率从-20dB/dec 变为-40dB/dec的转折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转折频率 wb ;这种选法可以降低已校正系统的阶次,且可保证中频区斜率为-20dB/dec,并占据较宽的频带。
  4.根据响应速度要求,选择系统的截止频率 w
 c" 和校正网络的衰减因子1/a ;要保证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为所选的w c" ,下列等式应成立:
      
  上式中的各项分别为滞后超前网络贡献的幅值衰减的最大值,未校正系统的幅值量,滞后超前网络超前部分在 wc 处的幅值。
,可由未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-20dB/dec延长线在 w
 c"处的数值确定。因此,由上式求出a值。
  5.根据相角裕度要求,估算校正网络滞后部分的转折频率 wa ;
  6.校验已校正系统开环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。

本文已影响
最近关注
0基础免费学PLC,扫描观看

扫描上方二维码免费观看PLC视频课程